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補虛藥-益智仁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ljx0012無知    時間: 2012-8-13 07:19
標題: 【補虛藥-益智仁】

補虛藥-益智仁

 

益智仁 【科屬與藥用部分】本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種仁。

 

【性味與歸經】辛,溫。

 

入脾、腎經。

 

【功效】補腎固精,縮尿,溫脾止瀉,攝涎唾。

 

【臨床應用】 1.用於下元虛冷、不能固密所致的遺精、早洩、尿頻、遺尿及白濁等症。

 

益智仁能溫腎助陽、澀精縮尿。

 

用於腎虛遺洩,可與補骨脂、菟絲子等配伍;用於尿頻、遺尿,可與山藥、烏藥等配伍;用於腎虛白濁或小便餘瀝,可與川萆薢、烏藥等配伍同用。

 

2.用於脾寒洩瀉,腹部冷痛及口涎自流等症。

 

脾陽不振,運化失常,每易引起腹痛洩瀉。

 

本品辛溫氣香,有暖脾止瀉的功效,可與黨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等配伍,用治脾寒洩瀉冷痛。

 

涎乃脾所統攝,如脾臟虛寒,不能攝涎,以致口涎多而自流者,本品又能溫脾以攝涎,可與黨參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淮山藥等品配伍同用。

 

【處方用名】益智仁、煨益智仁(炒用)。

 
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一錢至三錢,煎服。

 

【按語】 1.益智仁功能暖脾胃而和中,助腎陽而固下,用治脾腎虛寒等症,大都是取它固澀的特長。

 

2.益智仁善於溫脾攝涎唾,它所治的涎唾多而自流,乃是脾虛不能攝涎所致,必無口乾、口苦的現象;如屬脾胃濕熱所引起的口涎自流,多有唇赤、口苦、苔黃等症,則宜用黃芩、白芍、甘草等品,不可用辛溫的益智仁。

 

3.益智仁與補骨脂都能溫補脾腎,可用於遺精、尿頻、遺尿及虛寒洩瀉等症。

 

但益智仁偏於溫脾固澀,能攝涎唾;補骨脂則偏於補腎助陽,可用於腎虛腰酸及虛喘等症,各有特點。

 

引自:http://www.chinesemedicine.com.hk/disc600big5/upload/viewthread.php?tid=1497&extra=page%3D2

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